1938年3月16日,台儿庄战役打响,历时一个月,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是役中国军队出动29万人参战,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日本军队参战人数5万人,战役最后中方歼敌2万余人,取得了是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也是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此次大捷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改变了国际视听。


毛浙东再《论持久战》中写道

此次大捷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周恩来评价台儿庄大捷说

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莒县保卫战

·中方主要指挥人员:张自忠;庞炳勋

·日方主要指挥人员:板垣征四郎

·战争介绍:1938年2月20日,第五战区游击中将司令刘震东守卫莒县城,与少将旅长朱家麟成立城防指挥部并与其分任正副总指挥。

·双方部队情况:中方——中将司令刘震东率350余人,庞炳勋部少将旅长朱家麟、副旅长黄书勋分率二三〇团及二二九团,县长许树声率300余人;日方——田野联队乘40余辆汽车。

临沂阻击战

·中方主要指挥人员:李宗仁

·日方主要指挥人员:板垣征四郎

·战争介绍:战争介绍:1938年1月中旬日军第5师团夺取青岛之后,在2月21日接到在津浦路方向的作战,并向临沂地区攻击前进的命令。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于3月20日抽调第59军阻击日军濑谷支队,军长张自忠率部星夜赶至临沂,并在高级军事人员会议上指出:“在一般情况下,59军以急行军到此,非常疲劳,宜休整再战。 但兵贵神速和出敌不意,且以我劣势装备,对现代化之强敌,必须利用夜战、近战,方可奏效。应打破常规,提前开始行动。”

·双方部队情况:第5战区的李宗仁司令长官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临沂地区的防务交由庞炳勋第3军团担负。第三军团仅辖一个40军军部和一个39师。39师下辖两旅四团,另有一个补充团。全军团仅5个团1万3千余人。根据时任第3军团参谋长的王瘦吾回忆,该军团装备有轻重迫击炮60门,轻重机枪660挺,掷弹筒200个,山炮4门,战马300匹。

滕县保卫战

·中方主要指挥人员:王铭章

·日方主要指挥人员:矶谷廉介

·战争介绍:滕县保卫战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是川军阻击日军第10步兵联队南下的一次防御战,也是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的序幕战,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战役之一。战区司令李宗仁和著名记者范长江都做了高度评价。

·双方部队情况:川军第22集团军总司令初邓锡侯,后改为孙震,下辖第四十一、第四十五两个军。川军是乙种军编制,即“二二制”,武器装备陈旧,火力薄弱。川军来滕前已同日军作战四十余天,损失惨重,伤亡过半,到滕县时全军团总兵力不过两万。进犯滕县的日军是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第33旅团(旅团长濑谷启),下属福荣真平大佐的63联队,和赤柴八重藏大佐的第10步兵联队逾8000人负责攻城。

台儿庄歼灭战

·中方主要指挥人员: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

·日方主要指挥人员:畑俊六

·战争介绍: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双方部队情况: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临城、峄县、韩庄间之敌约步兵三联队、骑兵一联队、炮兵一联队、坦克车五六十辆,自14日以来在界河、滕县、南沙河及临枣各地与我邓集团(第22集团军)及王军作战。现分部南进,已达韩庄及峄县附近,其主力似尚在临城。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